唐代

许宣平

[唐代] 许宣平

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。唐睿宗景云年间,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,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。不知他在进行服食,只知他不吃饭。他的脸色像四十来岁的人,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。

何象

[唐代] 何象

何象,唐朝诗人。生卒年月,籍贯生平不详。

狄归昌

[唐代] 狄归昌

狄归昌 狄归昌,唐朝人,官侍郎,光化中,历尚书左丞。《题马嵬驿》是其诗作

张仲谋

[唐代] 张仲谋

张仲谋,字里世次皆不详。工草书,笔法得王羲之遗意。北宋时内府藏其书迹。事迹见《宣和书谱》卷一八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刘湾

[唐代] 刘湾

刘湾,[唐](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)字灵源,西蜀人,一作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祥,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。工诗。天宝进士。禄山之乱,以侍御史居衡阳,与元结相友善。湾所作诗,今存于全唐诗者,仅六首。

阎伯理

[唐代] 阎伯理

阎伯理 《黄鹤楼记》作者,唐代人。一作“闫伯珵(chéng)”,生平不详。所属文学时期为隋唐五代文学。

杜光庭

[唐代] 杜光庭

杜光庭(850—933),字圣宾,号东瀛子,缙云人。唐懿宗时,考进士未中,后到天台山入道。僖宗时,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。随僖宗入蜀,后来追随前蜀王建,官至户部侍郎。赐号传真天师。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。一生著作颇多,有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、《道门科范大全集》、《广成集》、《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》、《青城山记》、《武夷山记》、《西湖古迹事实》等。古代著名传奇小说《虬髯客传》相传系他所作。

唐求

[唐代] 唐求

唐求[唐](约880~约907)(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),一作唐俅或唐球,蜀州青城县味江镇(今属四川省崇州市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。唐末隐居味江山中,人称“唐山人”或“ 唐隐居”。王建占据成都后,召他为参谋,但他拒绝与之合作。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,他以诗自娱,以诗言志,以诗寄情,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。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,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。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,风格清新自然,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。

韩湘

[唐代] 韩湘

韩湘,字北渚,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(794年),为韩愈侄孙、韩老成之子,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,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,功成名就。

胡宿

[唐代] 胡宿

胡宿(九九五~一○六七),字武平,常州晋陵(今江苏常州)人。仁宗天圣二年(一○二四)进士。历官扬子尉、通判宣州、知湖州、两浙转运使、修起居注、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。英宗治平三年(一○六六)以尚书吏部侍郎、观文殿学士知杭州。四年,除太子少师致仕,命未至已病逝,年七十三(《欧阳文忠公文集》卷三四《胡公墓志铭》)。他在北宋仁宗、英宗两朝为官,位居枢密副使,以居安思危、宽厚待人、正直立朝著称,死后谥文恭。

姚鹄

[唐代] 姚鹄

姚鹄,字居云,蜀中(四川中部)人,诗人。

李遐周

[唐代] 李遐周

李遐周 唐人。有道术。开元中召入禁中,后求出,住玄都观。所题居壁之诗,言安禄山、哥舒翰及幸蜀事,后人谓皆验实。

项斯

[唐代] 项斯

项斯(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),字子迁,浙江仙居县人。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,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。他的诗在《全唐诗》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,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。

僧鸾

[唐代] 僧鸾

僧鸾,少有逸才,不事拘检。谒薛能尚书,以其颠率,令之出家。后入京,为文章供奉,赐紫。或云即鲜于凤。诗二首。

张文姬

[唐代] 张文姬

文学家鲍照之妻,南朝宋代女诗人,仅存诗四首。多咏物诗,颇有寄托。

黄滔

[唐代] 黄滔

黄滔(840~911),字文江,莆田城内前埭(今荔城区东里巷)人,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,被誉为“福建文坛盟主”、闽中“文章初祖”。

韦处厚

[唐代] 韦处厚

韦处厚(773~828年),唐文宗朝宰相。字德载,原名韦淳,为避宪宗李纯名字的谐音,改为“处厚”。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市)人。自幼酷爱读书,博涉经史,一生手不释卷,勤奋著述。在朝为官二十多年,历仕宪、穆、敬、文四个皇帝,忠厚宽和,耿直无私,颇受爱重。

鲍君徽

[唐代] 鲍君徽

鲍徵君,善诗,早寡,无兄弟,奉母以生,与尚宫五宋(宋若昭五姐妹)齐名。德宗尝召入宫,与侍臣赓和,赏赉甚厚。入宫不久,既以奉养老母为由,上疏乞归。约公元804年前后在世。《全唐诗》存诗四首,她的诗大都从容雅静,而不故为炫耀。其中一首为应制诗也无非是“文物盛中朝,圣祚山歌固”那一套,缺乏生气。乐府《关山月》作边塞之声,有须眉气。《惜花吟》和《东亭茶宴》书宫人生活写照,值得一读。

陈去疾

[唐代] 陈去疾

陈去疾(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)字文医,[唐]侯官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。

翁承赞

[唐代] 翁承赞

翁承赞(859~932) 字文尧(一作文饶),晚年号狎鸥翁,莆阳兴福里竹啸庄(今北高镇竹庄村)人。翁氏为礼乐名家,东南茂族,其先京兆人也。曾祖何,官检校右散骑常侍;祖则,官大理司直;父巨隅,荣王府咨议参军,赠光禄少卿,累迁少府监,居兴福里,见其地“前有海水朝宗,后有竹林环荫”,遂名其乡“竹啸翁庄”。

柳公权

[唐代] 柳公权

柳公权(778-865),字诚悬,唐代著名书法家,楷书四大家之一。汉族,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人。官至太子少师,世称“柳少师”。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,与颜真卿齐名,人称颜柳。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,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,认为颜真卿,欧阳询的字最好,便吸取了颜,欧之长,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,形成了自己的柳体,以骨力劲健见长,后世有 “颜筋柳骨”的美誉。他一生作品很多,主要代表作有《大唐回元观钟楼铭》、《金刚经刻石(金刚经碑)》、《玄秘塔碑》、《冯宿碑》、《神策军碑》。另有墨迹《蒙诏帖》、《王献之送梨帖跋》。

庄南杰

[唐代] 庄南杰

庄南杰[唐](约公元八二七年前后在世)字、里、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文宗太和初年前后在世。与贾岛同时,曾从受学。工乐府杂歌,诗体似长吉。举进士及第。南杰著有诗集二卷,(唐才子传全唐诗云:杂歌行一卷。今存)传于世。或疑庄南杰字英才(《全唐诗续补遗》卷一〇)。越(今浙江一带)人。登进士第。与贾岛同时,曾从受学。事迹略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九、《唐才子传》卷五。工乐府杂歌。辛文房谓其“诗体似长吉(李贺),气虽壮遒,语过镌凿”。

杨嗣复

[唐代] 杨嗣复

杨嗣复(783—848年),字继之或继子(《新唐书》为“继文”),是杨于陵的二儿子,与杨虞卿为族兄弟。八岁能文,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,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,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,“皆权德舆门生,情义相得,进退取舍,多与之同”。累迁中书舍人。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,封爵弘农伯。李德裕辅政,被黜为湖南观察使。会昌元年(841年)三月被贬潮州。唐宣宗大中初,召为吏部尚书。卒谥孝穆。

贺兰进明

[唐代] 贺兰进明

贺兰进明,复姓贺兰,河南洛阳人。唐朝时期大臣。开元十六年,登进士第。安禄山叛乱时,以御史大夫,迁临淮节度使。见死不救,导致张巡陷没。唐肃宗时,拜北海太守,迁南海太守、御史大夫、岭南节度使,坐事贬为秦州司马。好古博雅,经籍满腹,著文一百余篇,古诗乐府数十篇,有《行路难》《古意》等传于世。

长孙佐辅

[唐代] 长孙佐辅

长孙佐辅[唐](约公元七九四年前后在世)字不详,朔方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德宗贞元中前后在世。累举进士不第,放荡不羁。弟公辅为吉州刺史,遂往依之。后终不仕。佐辅有诗集号古调集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17首。

钱镠

[唐代] 钱镠

钱镠(liú)(852-932)字具美(一作巨美),小字婆留,杭州临安人。五代吴越国创建者。唐末拥兵两浙,统十二州,封吴王、吴越王,兼淮南节度使,后自称吴越国王,在位四十一年。谥号武肃王,葬安国县衣锦乡茅山。钱王本人不仅能征善战,还留下许多诗文,诗文中多显英雄气概,令人仰慕。不仅如此,他的书法也颇有造诣,擅长草隶,蜚声中原。在位期间,曾征用民工,修建钱塘江海塘,又在太湖流域,普造堰闸,以时蓄洪,不畏旱涝,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,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。钱镠钟情发妻,留下陌上花爱情典故,临终前为其子孙留有万余字的遗嘱,钱家后人世世代代相传。

阎朝隐

[唐代] 阎朝隐

阎朝隐,字友倩,赵州栾城人。连中进士、孝弟廉让科。性滑稽,属辞奇诡,为武后所赏。

王琚

[唐代] 王琚

王琚(656~746年),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市)人,唐玄宗朝大臣。少孤而聪敏,颇有才略,好玄象合炼之学。与李隆基交好,参与先天政变之后,眷委特异,参豫大政,拜银青光禄大夫、户部尚书,晋封赵国公,食实封五百户,时号内宰相。后以谗见疏,出仕外郡,终为李林甫所构陷,自缢而卒。宝应元年,赠太子少保。著有《射经》,《全唐诗》中收录四首诗。

李昌符

[唐代] 李昌符

李昌符[唐]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字若梦,(唐诗纪事作嵓梦。此从唐才子传)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

罗邺

[唐代] 罗邺

罗邺 (825—?),字不详,余杭人,有“诗虎”之称。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。著有诗集一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